[会员中心]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中文繁體]
网站首页条码二维码软件辅助设计软件条码软件教程条码二维码知识打印知识扫描器知识标签材料知识实用资源在线二维码生成
    内 容 搜 索
[选项]
    推 荐 内 容       More...
“舌尖上的安全”引热议 统一编码实现产品可追溯 “舌尖上的安全”引热议 统一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日..
条形码常用类型组成及使用说明 条形码常用类型组成及使用说明
各种常见的条形码类型类型组成..
    浏 览 排 行
条形码支持字符范围及长度限制 条形码支持字符范围及长度限制
A:请看下面说明: 1.Code128,C..
条码二维码软件的用处 条码二维码软件的用处
条码软件顾名思义就是生成条码..
RFID电子标签的优势 RFID电子标签的优势
RFID标签对比条形码的七大优势:..
二维码的起源 二维码的起源
条码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初问世..
条码的应用好处 条码的应用好处
条码的应用有如下好处: 1..
商品条码知识问答 商品条码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商品条码? 答:商..
条码术语一览表 条码术语一览表
条码 bar code 由一组规则排列..
条形码常用类型组成及使用说明 条形码常用类型组成及使用说明
各种常见的条形码类型类型组成..
什么是一维条码 什么是一维条码
什么是一维条码(1D Barcode):..
什么是二维条码 什么是二维条码
二维条码/二维码 (2-dimensiona..
  文 章 信 息
    商品条码知识问答
[收藏]
[文章分类:条码二维码知识/条码知识][字体:隶体/楷体/宋体/黑体][字号:12px/14px/16px/18px][颜色:] 
 问:什么是商品条码?
答:商品条码是将表示商品信息的数字代码转换成由一组规则排列的平行线条构成的特殊符号。1970年,美国的食品杂货业率先在食品包装载体上使用这种条码,随之扩展到世界范围内使用。商品条码是商品的“身份证”,是商品流通于国际市场的“共同语言”。


问:商品上为什么要使用条码?

答:商品条码是实现商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商品进入超级市场、POS扫描商店的入场券。在扫描商店,当顾客采购商品完毕在收银台前付款时,收银员只要拿着带有条码的商品在装有激光扫描器的台上轻轻掠过,就把条码下方的数字快速输入电子计算机,通过查询和数据处理,机器可立即识别出商品制造厂商、名称、价格等商品信息并打印出购物清单。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售货、仓储和订货的自动化管理,而且通过产、供、销信息系统,使销售信息及时为生产厂商所掌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70万家POS扫描商店,我国已建成1000余家POS扫描商店,其中,我省占33家。这类POS店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事实上,条码已成为商品进入超市的必备条件,商品条码化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外贸出口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生产流通环节自动化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制造商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的技术保障。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福建等)已有文件规定,所有无条码商品不得进入超市。

问:怎样使用商品条码?

答:商品条码一般印在商品包装上,或将其制成条码标签附在商品上。对于小批量产品来说,条码也可印在不干胶上张贴。

问:哪些商品适宜采用条码?

答:所有零售商品,例如食品,饮料,卷烟,土特产品,服装、鞋帽,医药品,化妆品、牙膏、香皂、洗衣粉等日用化工品,图书,胶卷、空白磁带等信息用化学品,文教体育用品,工艺美术品及玩具,日用塑料制品及日用橡胶制品,日用搪瓷制品,餐具饮具,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手工工具,剪刀等日用五金制品,日用杂品等都适宜采用条码。

问:商品条码的形式与结构?

答:商品条码有两种形式,即标准码和缩短码。
标准码:由13位数字构成的条码称为标准码,标准码尺寸为:37.29mm×26.26mm,放大系数取值范围是0.80-2.00,间隔为0.05。


标准码的13位数字构成分两种情况:

第一:对690,691打头的条码,由7位厂商代码、5位商品代码及1位校验码构成;

例:690MMMMM PPPPP C
厂商代码 商品代码 校验码


第二:对692打头的条码,由8位厂商代码、4位商品代码及1位校验码构成。

缩短码:由8位数字构成的条码称为缩短码,只有当标准码尺寸超过总印刷面积的25%时,才允许申报使用缩短码。

缩短码尺寸为:26.73mm×21.64mm,放大系数取值范围是0.80-2.00,间隔为0.05。

缩短码的8位数字由7位商品代码和1位校验码构成。

例:69××××× C
商品代码  校验码


文章作者:未知  整理日期:2017/3/25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
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份软件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加qq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加qq联系[网站管理员]
苏公网安备32080302000078号
苏ICP备10200838-3号